--办好青年人才培养基地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培训部
人才建设是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一支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共同提高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是行业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2014年4月,为吸引优秀青年人才进入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支持应届大学毕业生实习、就业,解决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短缺问题,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共青团山西省委联合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吕梁学院、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的会计学院(系),共同建立了“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成立以来,秉持人才优先的理念,不断创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基地由创立之初的7家院校发展到现在的17家,基本涵盖了我省开设会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建立基地服务体系
基地成立以来,建立了由省注协与各院校会计院(系)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组,搭建会计师事务所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供给服务平台,实时征集会计师事务所需求清单,推动大学毕业生与会计师事务所精准对接。对有意向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或工作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开展“双选见面会”→岗前集中职业培训→事务所实习与就业的全流程服务,由省注协统一承担青年人才培养基地运行经费,推荐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骨干担任授课老师或实习指导老师。同时,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依托,提供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所用场所,负责基地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基地建设,加强了省注协、高等院校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信息互通、产学结合。截止2020年,已经连续举办8期“双选见面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实习、就业意向的大学生4000余人,免费培训应届毕业大学生3971人。
二、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后备人才培训效果
七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基地内的院校先后建立了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训实验室,把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省注协也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市场化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送教到校园、到中小事务所,有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协会、学校师生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专业交流和经验分享。鼓励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做好新聘大学生的培训工作。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三、建立人才导向机制,营造后备人才成长环境
七年来,协会积极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发挥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活和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发展的人才导向机制,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招聘、薪酬、评价、晋升等各项制度,营造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良好环境。加大对员工,特别是新聘助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投入和力度。尊重员工劳动,关心员工诉求,支持员工成长成才。培育职业操守,增强专业价值理念,营造和合文化的浓厚氛围,提升员工对事务所和行业的职业认同。人才成长环境的改善,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入注册会计师行业。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是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实施的法定职业资格考试,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入的关键环节,是行业职业化建设的重支撑,发挥着对注册会计师人才职业选拔和成长的风向标作用。历经 29年的发展与制度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认可、广受信任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之一。报考并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成为广大青年职业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为进一步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协会围绕服务考生、便捷考生的要求,针对当年毕业生的报名资格问题,改进网上报名系统,优化考试报名流程,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考试服务环境。对于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后备人才,根据《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奖励资金申报办法》,由省注协给予资金奖励。
今年,受疫情影响和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第八期行业培养基地采取“分院校分场次”、“先招聘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先后在吕梁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组织举办了5场的“双选见面会”,共有57家会计师事务所与1155名应届毕业生达成了实习、就业协议,有效减轻了疫情对会计师事务所人才需求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实习就业的不利影响。
下一步,省注协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改进管理方式,将“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成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和供需的对接平台、注册会计师行业与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平台,为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